“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牧歌式的悠闲生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山间乡野。上虞区积极推动民宿产业培育,覆卮山居、石浪人家等民宿应运而生,令游客流连忘返。图为覆卮山居民宿。 (记者 何雯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渴望变得更加强烈,民宿经济就在这样的渴望中应运而生。目前,我市已有23个村发展民宿经济,拥有床位近万张,将推广10条精品游线个特色村,乡村旅游业已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产业。
民宿产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内涵、乡村旅游的新业态、富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正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如何进一步注重特色,乘势而上,打造现代绍兴民宿经济,成为市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离新昌县城40多公里,远远望去,和青山相映成辉,如同一个世外桃源。
那里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已经成为外婆坑村的宝贵财富,同时也为发展民宿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全村共有13家民宿,150张床位,其中最大的一家民宿拥有60张床位。
市人大代表林金仁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他介绍,乡村旅游业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玉米饼、黄豆等土特产很受游客欢迎。如玉米饼,农户最多一天能销售1000多个,一年收入最高达7万多元。粗略估计,去年一年,来外婆坑村游玩的游客达6万多人次。
林金仁认为,民宿与传统的农家乐相比,不仅仅是让游客玩一玩、吃顿饭,更重要的是让游客能在外婆坑“安个家”,体验山乡情趣。
林金仁建议,应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充分利用农村的好山、好水、好环境巴沙体育,加强农副产品流通,提升农民的经营理念和文明素质,做大做强乡村旅游。随着“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为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一样的绿水青山、一样的乡土情结,怎样建出不一样的民宿?市政协委员华万潮的想法是,要在文化中寻找差异性,走出一条独具绍兴特色的发展路子。
华万潮认为,虽然我市“乡村民宿”发展迅猛,但仍存在配套设施不足、创新能力落后、同质化现象严重、资本投入不够等诸多“成长的烦恼”。
华万潮建议,未来绍兴民宿经济要突出“三抓”。一抓文化这一活的灵魂,学习借鉴舶来文化,将传统文化、乡土文化巧妙融入,加强文化周边产品开发,拓宽产业链条;二抓品质这一核心,高屋建瓴制定民宿规划、行业标准和监管体系;三抓投入这一关键,通过国资整合、土地流转、项目融资、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破解要素瓶颈。
华万潮认为,在具体建设中要突出“三重”。一重特色,建筑、用材、种养、文化要凸显本土乡村元素,力求妙造自然、宛若天开;二重“民”字,保护运用好传统的、旧式的原貌民俗,让游客在领略原生态乡村和体验原汁原味乡村生活中找到乡愁感觉;三重融合,提升一产、转型二产、融合三产,重点培育高山茶市场,发展食品加工产业,打造健康特色小镇,实现一二三产与民宿经济无缝衔接、高度融合。
市人大代表俞春国走访过我市一些民宿,目前来看,一些民宿经营效果不错,除了本地客源,更吸引了上海、宁波、嘉兴、湖州等地的游客。很多游客在体验后纷纷拍下照片,上传到微信朋友圈,立马吸引了更多人气和关注。不少民宿,每逢节假日都是“一房难求”。
俞春国有一次去诸暨赵家镇的民宿,发现有些民宿生意特别好,有些民宿却生意一般,这是什么原因?
俞春国总结认为,一些乡村民宿发展虽然具备一定基础,但目前还停留在单调、粗放的初级经营阶段。民宿业要发展壮大,需借助自然、人文资源,打造优质民宿样板。
俞春国建议,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民宿业经营者,提高品牌意识,发展自有品牌。发展民宿民宿,对经营者素质要求较高。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牵头,举办各类经营管理学习培训班,传授相关管理和服务知识,帮助经营者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升民宿产业整体水平。另一方面,注重引进高端民宿业管理人才,植入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增强民宿文化氛围,促进当地民宿业良性发展。巴沙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