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旅游业回暖,今年上半年,乡村民宿迎来丰收季。截至2023年7月,途家平台乡村民宿累计接待近300万人次,为乡村房东创收超15亿元,是2019年同期的3.5倍,但随之而来的投诉和吐槽也不少。在后疫情时代,乡村民宿如何留住“人气”和“口碑”,让游客畅享“诗和远方”?
从1981年台湾地区发展民宿开始算起,民宿行业在中国发展尚未满50年,大致可以分为自由发展、集群发散、整理深耕三个阶段。
民宿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独特市场基础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支撑:庞大的文旅市场、多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年轻且有创造力的民宿人才加入、成熟的互联网技术……
按地理位置划分,民宿可分为城市民宿和乡村民宿。城市民宿中大部分是对商务出行住宿的有效补充,而乡村民宿更多是作为休闲旅游度假的选择。近年来尤其是疫情影响下,周边游、近郊游取代了长途游、跨省游,市郊民宿成为越来越多人逃离城市、奔赴田园生活的新选择。
随着消费者年轻化、需求个性化趋势明显,加上民宿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快速更迭,除了住宿,提供特色、趣味化服务也成为民宿发展方向。2022年以来,“民宿+电竞”“民宿+露营”“民宿+垂钓”等场景化消费逐渐提升,2023春节民宿提供的写福字、放烟花、围炉煮茶、打糍粑等活动也受到消费者青睐。
不可否认的是,民宿产业作为一种乡村产业新业态,近年来已成为一些地区乡村发展的新赛道和新热点。2022年,“民宿”首次写入了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乡村旅游经济”的重要发展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民宿产业加快提质升级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民宿,从一开始的一部分人吃螃蟹,羞羞答答地在城镇村庄悄悄营业民宿,到后来的大张旗鼓趋之若鹜,俨然成了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热点和发动机,那种“诗、远方、利润”的浪漫诱惑,吸引了大量人员和资金进入小城镇,进入乡村。城镇乡村获得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村民从原来无力修缮的房屋中受益,投资者有了安放情怀的处所,游客体验了乡居惬意,互利多赢的效果逐渐显现。
福建平潭岛,被评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海岛,也被誉为中国的“马尔代夫”,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打卡。随着平潭岛日渐走红,不少当地人看到民宿的发展前景,纷纷把闲置房源都捣腾一下拿来做民宿,甚至有的房东为了赚钱,从城里搬到乡下,去亲戚家“蹭住”……据统计,目前平潭岛有客栈11384家、民宿569家、酒店270家,客栈民宿的数量是酒店的44倍。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今年以来,平潭新备案民宿115栋。然而,数量的增加不等于质量的提高。低门槛、同质化带来的民宿乱象让平潭形象大打折扣。
“民宿经济”如一阵过境风,拂过之后也留下一地问题。冷静下来,越来越多的行业报告和新闻资讯揭开了民宿的“另一面”:“90%的民宿都在亏钱”“美丽乡村将出现大片鬼屋”“网红民宿的素颜照”“民宿的安全隐患”“民宿还能火几年?”……民宿正在成为“民诉”的高发地。原因何在?
首先,民宿行业进入门槛低,一张床、一个沙发,一个房间稍微装饰下就能出租了,因此,许多人跟风进场经营民宿。截至2022年11月30日,全国民宿企业总数为132959家,虽然数量庞大,但规模小而散。供给过剩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地区之间同质化严重,缺乏地区特色。
目前,民宿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每个地方具体管理中,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按饭店管理、有的按宾馆管理、有的按旅游单位管理。另外,民宿的行业标准也不明确,不像酒店有三星、四星、五星、快捷酒店等,目前在民宿分级方面并未明确。
部分平台对于民宿的监管也存在盲区。一家平台表示,目前该平台开放的注册和发布房源的功能,无须提供营业执照。有很多民宿属于个体经营,存在平台管理难以规范、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等情况,还出现一些民宿商家借各种套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巴沙体育,坐地起价等行为时常发生,如今年“五一民宿现涨价毁约潮”一度成为热门话题,让部分消费者的“舒心之旅”变成了“闹心之旅”。
此外,多数的乡村民宿建在绿水青山间,位置偏远,相当一部分乡村民宿所在地的基础设施跟不上,缺少相应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如道路、邮电、供水供电、通讯、卫生等,成为民宿业发展的“拦路虎”。甚至一些地方发展民宿旅游却只关注经济效益,忽略了当地环境承载能力,致使生态环境被破坏。比如,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民宿客栈无序开发、污染严重,位于核心区的民宿客栈普遍存在占用农用地、林地、河道等违法行为,一度成为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还有网红民宿聚集地大理,曾经有不少民宿为了节约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偷工减料,随意排放生活用水,造成洱海污染严重。
“如今大多数民宿为自主经营的乡村民宿,大部分经营者经营管理经验缺乏,企业经营及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民宿市场混乱和无序竞争。”对此,广州市政协委员刘景萍建议,将民宿管理发展纳入旅游发展规划,与社会企业民宿发展规划、文旅部门等相衔接,按企业化规范管理标准完善民宿管理标准体系,设置民宿标准评定,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提升民宿品质。
近两年,随着旅游市场的恢复和民宿行业政策的不断出台,民宿行业生态秩序正在重构,民宿经济开始有了回暖趋势。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民宿预订量同比2022年同期增长高达六倍,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也增长超三成。
民宿“热”或成就独特魅力,或沦为消费陷阱,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发展。只有回归民宿发展的初心,注重乡村本真,留住乡愁,民宿才能避开商业化的毒刃,成为链接都市与乡村的桥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乡村居民的共同努力。
2019年,广东率先颁布施行全国首个由省级层面出台的政府规章《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了民宿的定义、民宿的开办条件和程序、经营范围、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进一步明确旅游、治安、消防、市场监管、城乡建设、规划、卫生、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在民宿管理方面的相关职责。福建省则在2022年出台《关于促进民宿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集成民宿开办政务服务事项。今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规定了旅游民宿经营管理的总体要求,将旅游民宿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甲、乙、丙三级,并实行动态管理。
广东省政协连续多年关注民宿业的发展,在2018年开展了“以乡村民宿改造为抓手,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专题调研,随后每年都有关于民宿发展的提案,从不同角度为民宿经济建言献策。
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呼吁:民宿的核心竞争力仍是品质,包括独特生活方式的留存、文化的传承和文明的守护。
“民宿并不是一个标准化产品,无法进行快速复制,资本可能快速复制无数个本土建筑,但却永远无法复制文化。”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建议,以不同年龄层的需求差异为例,对于中老年消费群体,应当重点挖掘“乡愁”文化、康养文化、亲子文化,积极推出感受自然环境、体验慢生活为主的康养型乡村民宿;对于年轻消费群体,应当重点挖掘“非遗”文化、艺术文化,在民宿建筑、民居装饰、民俗活动设计中引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符号,打造满足年轻消费群体交友需求的社交型民宿,让年轻人在乡村民宿沟通交流的氛围中,领略自然之美、感悟文化之美。
民宿的品质,极其依赖其中的“人”的素质。谭国戬说,一定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力,在引资方面,政府应当通过建立相关投资优惠政策、帮扶政策等方式吸引具有开阔眼界、创新思维、数字化技术、现代经营理念和社会资源的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加入乡村民宿发展中来,为人才引进创设资金条件;其次,政府应该加大人才返乡创业扶持力度,出台并落实人才返乡创业相关支持、帮扶、保障政策,让在外人员真正意识到乡村创业的机会宝贵、政策优惠、服务便利,主动投入到乡村民宿和旅游休闲的建设中。
好消息是,随着民宿市场扩大,年轻创业者相继加入该行业。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了18个新职业,其中就包括民宿管家。今年7月24日,途家民宿发布了“‘Z世代’民宿从业者观察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途家平台新增房东中“Z世代”(“95后”)房东占比达七成,同比2019年增五成。这些年轻房东更愿意亲力亲为,选择自己经营的房东占比达95%以上。他们通过多平台运营,发布民宿故事、民宿见闻等,增加曝光度,吸引了外地游客慕名前往,把“流量”变成了“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