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
如何落好“文化产业”这颗子,盘活“乡村振兴”这盘棋?宁夏中卫一处民宿集群的文旅提升、河北邯郸一曲地方戏的乡村赋能、江西浮梁一名“特派员”的乡创实践、河南兰考一个小山村的艺术转型……多地发展文化产业的生动实践,正让中国广袤的乡土涌现出更多文明和谐、物心俱丰、美丽宜居的新空间。本版今起推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系列报道,进行探访。
李学静又回到了大湾村,摸着村头的两棵沙枣树,斑驳的树皮上冒出嫩绿的枝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黄河几字湾里,碧水环绕,大湾村仿佛和10多年前一样,却又好像有许多不一样。
2004年,为了配合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大湾、小湾、大柳树和岔河4个村的大部分村民搬到了中卫市,李学静也是其中之一。2018年,李学静在中卫市区看到有酒店服务人员的招聘信息,挤进人群一看,黄河宿集,招聘后面还有括号标注——工作地点:原大湾村。
应聘成功,过桥,渡河。回到大湾村,村头的沙枣树还在,废弃的房子却变了模样。黄褐色的夯土墙,原木色的立柱,小巧的方形窗子,一切都那么熟悉。走进去,却飘着咖啡香。水磨石地面的浅灰色空间很敞亮,装修自然、粗粝,细看又带着精致。李学静感到亲切又疑惑:这是酒店吗?
“不是酒店,是民宿,而且是带着本地风格的民宿。”沏一杯麦茶,黄河宿集创始人陈祖品解释自己的观念。2015年,陈祖品开始重新打理中卫市的这片废弃村落,集合国内众多知名民宿品牌打造了这个项目。一座座富有本土特色的土坯房,混搭丝路文化的特色装饰,处于沙漠、黄河与山地交界处的古村,“像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房子”。
南岸、墟里、元白、大乐之野,这些品牌一家一个土坯砌的院子,彼此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就像以前村里的邻居一样。”这是李学静的理解。
工作不久后,李学静总忍不住去“邻居家”串门。“大乐之野,门口有棵大槐树。南岸是沙枣树,院子里还种着枸杞苗。”李学静如数家珍。“还有元白,一棵枣树就长在大厅里,天花板专门为它开了洞。秋天,外面的叶子黄了,大厅里的叶子还是绿的。”
黄河宿集不大,树却不少。从黄河岸边碧波轻抚着的沙柳,到围墙边高大笔直的白杨,晚风吹过,它们沙沙地响,“就和从前在村里一样,夜里躲在外婆怀里听。”李学静说。
为什么要保留这些树?“最简单的原因是喜欢。”陈祖品说,在发展过程中,民宿逐渐被演绎成“精品酒店”的一个“马甲”,“‘民’流失了,‘宿’就成为一个空洞的地标,旅行者的体验也愈发单薄。”黄河宿集留下了这些原汁原味的树,依托黄河景观,修复当地特色建筑,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
2019年4月,黄河宿集开业。李学静心里忐忑,会有人喜欢这样的村子吗?没想到,开业当月,房间就全被订满,订单一下子从5月排到了国庆假期。
这几年,在小小的大湾村里转,李学静成长为一名路线规划师,带着游客看沙漠巴沙体育,探访旧村落,讲讲这个矮墙的故事,聊聊那家灶台的趣闻。“给他们讲以前的故事,讲宿集的建立,更好感受这片西北的土地。”漫步黄河边,这个扎着单马尾的姑娘踢着小石子,石子跳进河里,溅起柔软的涟漪。“晚上,大家一起烤红薯、煮玉米,游客和我们都放松下来。聊聊天,数星星,最后和不少游客都成了朋友。”
黄河宿集变成旅行热门目的地,这个河水怀抱中的几字湾也渐渐热闹起来,越来越多当地人回到了大湾村。“你看,那个咖啡师就是大湾村人。”李学静一指,透过玻璃,小院里,一个男孩子正歪着头制作咖啡,“还有小湾村的王姐,她回来后做的面包可是一绝。”如今,黄河宿集80%的服务人员都来自中卫当地,旅游的火热也带动当地就业增收,“村子里曾经荒废的小卖部也重新开起来了,热闹得很。”
十几年前,她还是个小姑娘,常常在放学后、日落前,赶着家里的小羊在河边饮水。那时民宿,日子过得漫长,直到天空多了绚丽的彩霞,李学静才匆匆赶羊回去,回到灯光逐渐寥寥的夯土房。
现在她转头,眼前夯土墙围绕的院落里灯火通明。天南海北游客的欢笑声、当地村民和游客的聊天声,交织出生机勃勃的村庄。
李学静还记得,村头有两棵沙枣树,那是过去开澡堂的李爷爷种的。沙枣树树皮斑驳,嫩绿的枝叶冒出来,在每年的春风里,在黄河的波涛边摇动。
人民网银川5月17日电 (李甜甜)5月16日,宁夏国有企业信用保障基金正式设立。据了解,该项基金首期规模 10 亿元,是宁夏首只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的信用保障基金,标志着宁夏在完善区域金融稳定机制、维护国企信用安全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人民网银川5月17日电 (穆国虎)宁夏固原博物馆联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的“发现获国——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城址考古成果展”,将于2023年5月18日与观众见面,展期至8月30日。 成果展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