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乌兰察布市民宿行业发展迅猛,开始从摸索尝试向成熟扩大发展。这种新的民宿经济模式,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城乡旅游经济发展,但发展中也存在规划引领不强,地区发展不均衡,规模化发展不足和品牌影响力不大等问题。笔者通过深入调研,多方了解,起草了本文,对乌兰察布市民宿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推进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积极为民宿行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把发展乡村旅游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市民宿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民宿产业乘势而起,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机遇方面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主线巴沙体育,为乡村民宿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民宿产业的发展也将反哺乡村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新引擎。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当前,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市的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展也取得显著成效,但整体看,农村牧区资金和劳动力外流严重,农房民居闲置率较高,乡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日益显著,发展滞后问题仍很突出,“三农三牧”还是全面现代化的“短腿”。民宿,作为乡村经济的一种新业态,适应了大众旅游消费升级的新需求,满足了当前中小资本进入旅游领域投资的诉求和部分人返乡创业的需要,有利于盘活农村大量的闲置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从条件方面看。乌兰察布具备发展民宿产业的地理、区位、生态、人文等要素和优势。一是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为发展民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乌兰察布市已融入首都1小时经济圈、首府半小时经济圈,境内有5条高速公路、6条铁路,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可进一步缩短市场与目标目的地的时间与距离。同时,乌兰察布毗邻京津冀晋,又是呼包鄂乌协同发展区域成员之一,处于逆城市化群体生活的边缘地带,周边人群对民宿的需求较高,民宿市场潜力巨大。二是拥有相得益彰的自然人文条件,为发展民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民宿与文化相伴而生,文化是民宿的灵魂,特别是在当前城市化浪潮下,民宿更是乡愁文化得以寄托和传承的重要载体。这里历史底蕴深厚。乌兰察布地处祖国正北方,在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蒙、回、满、达斡尔、鄂温克等35个民族,拥有6000余年的文明史,是中国古代北方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草原丝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北魏、契丹、蒙元、察哈尔部等在这里创造过无数的辉煌,孕育出了瑰丽夺目的察哈尔文化和杜尔伯特文化。清代以来又是“走西口”重要通道,大量的人口迁徙,让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这里气候凉爽宜人民宿。乌兰察布是闻名遐迩的避暑胜地和休闲养生福地,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9%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30天,夏季平均温度为18.8℃。这里自然景观丰富。境内草原、河流、湖泊、火山、湿地、森林、冰雪交相辉映,有辉腾锡勒高山草甸草原、神舟飞船回归的杜尔伯特草原、神秘的乌兰哈达火山草原,是名副其实的“草原博物馆”。这里山水多情,风景宜人,交通发达,文化多元,既是忆苦思甜之人文胜地,也是休闲养生之康养之所。三是拥有日臻完善的发展环境,为发展民宿增添了动力。近年来,乌兰察布集中精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这一“生命线”工程,制定印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全力构建精简、优质、高效的政务生态。“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帮您办”扎实推进,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利,政府办事更有温度,群众办事更有速度,政务软环境越来越优。全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重点旅游景区道路升级改造和旅游厕所改造,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光纤和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完成各景点旅游标识更新完善,保证游客出行便利,旅游硬环境越来越优。各级政府在扶持政策方面持续加码,市级层面制定出台了更大力度的招商引资政策,各旗县还陆续出台鼓励民宿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各项政策利好逐步释放。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民宿60余处,分布在集宁区、丰镇市、察右前旗、察右后旗、卓资县、化德县、兴和县、商都县、四子王旗共九个旗县境内,有住宿房间近800间,日接待能力2500余人次。从功能类型上看,主要有四大类。一是景区体验类,如东谷民宿、林胡古塞民宿、明星沟窑洞民宿、古城民宿等主要依托林胡古塞景区、武要古城景区、二龙什台森林公园、辉腾锡勒黄花沟景区,主打旅游观光。二是文化休闲类,如:集宁李老虎村民宿,依托大河湾国际滑雪场,主打冰雪文化体验;化德县塞上军旅民宿,依托原守备一师驻地营房和秋灵沟的塞上风光而建,提供追忆军旅生涯,慰藉心灵的体验场所;化德县图时光民宿,建设有垂钓中心、昆虫博物馆等,主要面向“微度假”“泛休闲”人群,主打文化体验,是休闲自驾出游理想场所。三是乡村体验与康养结合类,如:丰镇绿康源民宿、卓资县瓦窑湾休闲山庄、梨花镇古湾生态度假村、兴和县卢家营特色小镇民宿、四子王旗现代生态观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主要配套建设采摘园、花卉农场、康养中心等,提供休闲农业观光和康养体验。四是特色风情体验类,如四子王旗的格日勒图雅生态养殖家庭牧场、察右后旗游牧星空民宿主要体验草原风情;察右后旗阿力乌素火山民宿、望山民宿、北国春魅力火山游牧民宿等,主要体验草原火山风情。
总体来看,乌兰察布民宿产业起步虽晚,但凭借着独特的自然风光、优良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人文历史,发展较为迅猛,在短短几年实现了多点开花,呈现出多类型民宿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旅游业中的一大亮点。察右后旗的壹蒙壹牧民宿、游牧星空民宿和兴和县卢家营特色小镇民宿等,依托自媒体营销手段,已经成为“知名网红打卡地”。部分旗县的民宿开发经验也值得全市推广学习,深入借鉴,这里重点列举三个旗县的案例:
卓资县“旅游+民宿”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卓资县以全域旅游为引领,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相结合,把发展特色民宿与景区民宿相结合,作为丰富旅游住宿体验的新途径和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民宿由原来单一农家乐经营业态转向“旅游+”多元化经营发展模式。如,西口情民宿主要挖掘乌兰察布独特的西口文化,通过“文化体验+民宿”的模式吸引大量“走西口”后人深度体验“西口情”;林胡古塞民宿则依托4 A级景区林胡古塞,吸引游客感受林胡部落文化。从2019年发展至今,全县各类特色民宿已发展到24家,累计完成投资5640万元,其中已建成运营的15家,所有民宿全部建成运营后,可提供近千张床位、近3000人餐位的接待能力。
兴和县引入社会资金和专业运营团队,全面开启“百美村宿”建设。2021年,兴和县引入中国扶贫基金会“百美村宿”项目,是内蒙古首个“百美村宿”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该项目由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15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兴和县以“乡村旅游产业+”模式发展“百美村宿”项目,旨在为乡村振兴和脱贫人口就业、创业、增收提供平台,实现旅游产业发展和居民增收致富双赢。项目采取共建共享模式,村委会将村民闲置房屋集中流转后成立旅游合作社,引入专业项目运营团队,统筹负责项目规划设计、筹办开业、管家招募培训与日常管理等工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项目的最终受益方,为全村村民分红,带动村民稳定增收。项目建成后,预计为兴和县吸引高端游客2万人左右,增加旅游收入3千万元以上。
集宁区民宿集群式发展,探索民宿产业创新模式。集宁区在白海子镇规划李老虎村民宿聚落,占地约100亩。民宿集群距机场约12公里,周边有大河湾国际滑雪场、万亩玫瑰园和北部生态草原。项目引入国内享有盛名、具有民宿聚落建设管理经验的北京日光域集团负责项目设计、建设。前期已筹措资金5000万元,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资金保障。该项目通过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流转房屋租约,合作社负责收付租金、村委会出土地,政府配套基础设施,北京日光域集团负责进行民宿改造和运营,把房屋、资金等资源聚起来抱团发展,实现民宿产业集群式发展。
一是经营发展理念不够清晰。一些地区把民宿等同于农家乐,与宾馆酒店一视同仁,对民宿与文化的关联认识不足,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不够,缺少对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的打造,导致生命力和吸引力不强。
二是产业发展规划相对滞后。乌兰察布市民宿经济起步较晚,体量小,尚处于摸索阶段,行业标准还不完善,缺乏对整体线面的规划。没有出台系统的民宿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民宿发展同质化现象明显,经营形式和服务内容雷同,与我市独特的文化和民风民俗融合不够,有品位、有灵魂、有特色的民宿比较匮乏。
三是缺乏专业化运作。目前,我市民宿从业人员普遍专业化水平低,未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经营理念相对落后,营销能力较差,缺乏专业化运作,导致一些民宿定位不准、客源不稳、发展乏力。绝大多数民宿没有自己的品牌商标,或品牌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效应还未显现,多数停留在靠“政府吆喝”的层面。
民宿是一种贴近自然、倡导绿色的新业态,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也是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的有效结合。乌兰察布发展民宿产业,要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立足自身实际,加强统筹谋划,把发展民宿经济与保护生态、发展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等有机结合,引领民宿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政策支持赋能民宿产业的发展动力。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规范、政策的引导和政府的监管。特别是我市的民宿产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发展呈现自主型、分散型的特点和同质化的倾向,亟需我们加强顶层设计和指导监管,确保这一行业尽快迈入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发展的轨道。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将民宿发展纳入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村镇总体规划等相衔接,立足我市实际,在充分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参考相关国家标准,尽快制定出台我市民宿产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确保民宿发展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二要出台扶持政策。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出台支持民宿经济发展的产业扶持政策,开辟乡村民宿发展资金扶持“绿色通道”,吸引更多资金和人才加盟民宿产业。这个方面,一些发达省份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浙江省杭州市对投入300万元以上的民宿示范点每个补助80—100万元;四川省从2013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启动100个省级试点镇建设,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试点建设。三要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管。既要加强业务指导,鼓励民宿业推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的经营运行机制,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又要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和随机抽查检查,让游客“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玩得开心”,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文旅融合提升民宿产业的发展品位。文化是民宿的核心要义,是民宿经济的灵魂特色。民宿与文化相伴而生,特别是在当前城市化浪潮下,民宿更是乡愁文化得以寄托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民宿不仅仅是旅游过程中酒店住宿的补充,而且越来越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业态,一个有故事、有心灵触动的业态。国内民宿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地方,或为文化传承较好、本土文化氛围浓郁的地区,如四川成都和浙江莫干山;或为知名旅游景区,本身沉淀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如大理和杭州。乌兰察布市的民宿发展,要大力借鉴这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民宿+”模式,将民宿与我市特有的文化、风景、风情有机融合,提升民宿产业的文化内涵,延伸产业链条,让乌兰察布的民宿不仅有“看头”,还要有“说头”,给“下马就喝酒、上桌就吃肉”的旅行增添更多文化气息,改变外地游客“去了大草原,酒肉穿肠过”的传统印象。为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民宿与文旅的深度融合:
一是做好特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让民宿插上文化的“翅膀”。注重把当地的历史遗迹、草原风情、名人故里、民风民俗、农事耕作、特色特产、文艺舞蹈等各种文化元素融合于民宿之中,彰显个性和特色,让每一位游客有故事听、有事情做、有活动体验感。如,可将我市特有的“察哈尔文化”“西口文化”“长城文化”等文化元素融入民宿建设,丰富东路二人台、察哈尔歌舞等文化艺术产品的供给,用文化助推民宿,用民宿带动产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互促互动的局面。二是引导民宿建设回归与构建乡土气息,让民宿成为乡思的寄托。乌兰察布属于半农半牧地区,也是相对欠发达地区,这里的乡村和人民有着独特的淳朴,更具有“乡土气息”,是治疗“大城市病”的天然之所。我们要敢于彰显我们农村的“土气”,善于利用乡村的“老气”,巧于焕发农牧民的“生气”,精于融入时代的“朝气”,以乡愁为民宿的情怀,重点打造一批农耕生活、田园风光、游牧风情民宿聚集区,唤起城市居民的思乡情怀,满足游客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心理,让他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三是增加文创和特色产品供给,让“小民宿”带动“大循环”。旅游商品供给不足一直是乌兰察布旅游业的一大短板,为此,要立足本地特色文化和高品质的奶食品、绿色农畜产品,加快购物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特产商店,不断丰富民宿区、景点和城市的产品供给。要增加伴手礼在旅游商品中的比重与份额,让游客带得走“物”;要发挥好草原酸奶、丰镇月饼、卓资熏鸡等当地特色产品的品牌效应,不断拓宽燕麦杂粮、冷凉蔬菜等特色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宣传好“乌兰察布味道”,让游客记得起“味”;要做大做强区域康养品牌,开发系列康养理疗、养生服务等产品并与民宿有机融合,打造休闲养生福地,让游客爽得了“身”。
(三)打造品牌提升民宿产业的竞争力。目前全国民宿行业已经形成了诸如四川阿坝州的浮云牧场、浙江莫干山的原舍、山东日照的不负艺术客栈等知名品牌,在行业里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乌兰察布也要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做成精品和样板,不能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层面。要依托我市草原、火山、湖泊、森林、湿地等独特地质地貌和清凉气候,打造“草原避暑之都·康养休闲福地”这一“大品牌”。各旗县市区要错位发展,依托各自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优势,深度挖掘资源禀赋,在全市“一张牌”下,打造好各自的“特色牌”。比如,察右中旗依托辉腾锡勒草原打造好“草原风情”牌,察右后旗依托乌兰哈达火山打造好“火山星空”牌,卓资县依托林胡古寨、九龙湾等打造好“动感体验”牌,兴和县依托苏木山森林公园打造好“康养休闲”牌,丰镇市依托独特的文化和地域打造好“西口风情”牌,集宁区依托战役纪念馆打造好“红色主题”牌等,既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发挥好品牌效应,又避免了千村一面、千景一面,防止民宿同质化发展。
(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酒香也怕巷子深。民宿作为互联网经济下的产物,提高网络的点击率、吸引游客的关注度是关键中的关键。要大力开展新媒体营销。通过“互联网+”体验式营销模式,运用短视频、直播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新方式,宣传推荐乌兰察布民宿。要大力开展全员营销,积极引导和鼓励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达人、游客、网红及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利用新媒体晒我们的文旅产品,转发朋友圈,宣传乌兰察布。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精准营销,把草原风情、避暑休闲、健康疗养、洗心养肺、自驾露营等特色广而告之,通过丰富多彩、辽阔壮美、清新怡人的塞北风光,激发人们到乌兰察布来的激情和愿望。
(作者:李晓光,系北京市第六批援蒙挂职团队乌兰察布市领队,乌兰察布市政府副秘书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曾任团北京市东城区委书记)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以欣赏—模拟—学创的舞蹈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舞蹈教学,受到了退休人员的喜爱。
2023年8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错落有致的村庄、金色的稻田、蜿蜒的乡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
光明网联合中国图片社精选中国图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主题,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用图片讲好中国故事,以影像传播中国声音。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大河乡、白银蒙古族乡境内的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总占地面积17.34平方公里,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及火星谷、水星谷、木星谷、大炼钢铁遗址四大景区
2023年8月17日,数十只热气球飞舞在甘肃省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上空,为游客上演了一场热气球与彩虹山的唯美邂逅。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巴沙体育,终年云缠雾绕,充满仙风神韵,自古以来便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栢景湾校区8名少先队员来到某干休所看望抗美援朝老兵郑尊礼,通过聆听战斗故事、参观荣誉史馆等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的热情,争当新时代的好少年。
2023年7月30日,湖北宜昌雨过天晴,三峡大坝附近云雾缭绕宛如画卷,美不胜收。
2023年7月27日,江西省瑞昌市武蛟乡,俯瞰蓝天白云下的瑞昌虹源光伏发电站达尔湖场区,排列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与周边景致相映成景
郁金香花以其特有的徇烂多彩,娇艳妩媚地高雅身姿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其花也像牵牛花一样,白天舒展开美丽的花瓣,迎风起舞,将最美的身姿展现在人们面前,到了夜晚又好像害羞的姑娘逐渐收拢起多彩的花衣,以待朝阳升起时再一次绽放。
2023年7月18日,在安徽省淮北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的足球场上,来自乡村小学的小球员们正在进行足球训练。
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日,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仪式在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举行。
2023年7月17日,山东荣成寻山海洋牧场,养殖工人驾驶船只在云海之间收获江篱,构成耕海牧渔的美景画卷。
2023年7月12日,甘肃敦煌雨过天晴,游客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观光游览
每当幕色降临,晚霞就像一杯泼洒在天空的葡萄酒,把整个黄昏浸在微微的醉意里,光的色彩把原本白色的云染成了血红和金黄色。
2023年7月9日,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界牌村,农民正抢抓农时进行晚稻插秧。宛如镜面的稻田与错落有致的民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田园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