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旅游OTA各种并购、代言、直播,旅游B2B企业各种投资融资的时候,民宿悄悄的炒起来了。
关于民宿的定义,外界有很多的争议,但无外乎有两种共同的特征。一种是地性,只有突出在地文化的民宿才具有旅游吸引力;二是集群性,规模化的民宿,才能在旅游格局中充当一定的角色。有地方特色,传统民俗,集中一起,历史悠远等民宿,是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武器,无论是旅游企业家还是地方政府,在这一方面已注入不少的资金,企图进一步开发,达到盈利的目的。
民宿起初在欧美地区、日本、韩国初具规模,是一种旧乡愁和新乡土结合的产物,后在台湾兴起。
1.0时代,民宿分布在于著名风景区边上,缓解旅游旺季带来的游客压力,提供住宿和早餐,带有鲜明的旅游容器属性;
发展到2.0时代,民宿已在世界各地逐渐产生。台湾引入后,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旅游容器,而是成为一种具有磁性效果的旅游吸引物。
据台湾交通部观光局统计, 台湾民众旅游每年平均约1亿人次,选宿者从2003年的2.4%上升为2008年的7.1%;以家庭为单位的游客占52%,年龄在25~35岁的游客为主,重复投宿民宿占73%以上。
在这个数据之内,当然包含一大票大陆游客。也可以说,大陆游客为台湾的民宿发展贡献了绝大部分的力量。
做民宿起家的李家仁(谐音)李老师向笔者介绍道:“台湾民宿其实很早之前就火了,08年就涌入了一大批的企业家。民宿与景区之间已经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说是景区带火了民宿,也可以说是民宿带火了景区。”
而比较不幸的是,近两年大陆客锐减,造成民宿生意越来越差,入住率大大降低。以前不用拉客就爆满的旅游旺季,现在很难能达到当初的规模。不得已,民宿老板将橄榄枝伸向大陆,建立大陆潜在客户群,通过讲课、推荐、优惠等方式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
然而效果甚微,尤其是经历最近的“台湾客车失事事件,24名大陆游客命丧黄泉”之后,赴台旅游的大陆客更少了,毕竟安全系数是所有游客最关心的问题。从而导致台湾民宿现在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
而在大陆方面,民宿经济却在缓慢增长。用一个比较理解的词说,“民宿”就是大家常说的“农家乐”。
“农家乐”在中国其实已颇具规模,大概在西藏游火爆的时候,各大景区已经出现了不少“农家乐”,只是西部的“农家乐”较为简单粗暴,巴沙体育只提供住宿或吃饭,先进一点的可以租赁帐篷。
内陆地区则将民宿作为一种新新产业,特别是在江南地区,比如浙江各地级市,山水肥美,空气清新,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避暑游玩,民宿也应景而生。
景域集团董事长洪清华曾说,打造全域旅游的核心武器是六脉神剑,及美宿、美景、美食、ip产品,资本和渠道。其中说道的“美宿”并不仅仅指的是酒店宾馆民宿,里面包含的还有“民宿”。
近日,景域集团联合浙旅集团联合20亿联手布局建德,打造江南秘境国际旅游度假区。这么大的一个ip产品,必然将吸引“民宿”的火速引进。
不同于酒店的是,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等,以家庭副业的方式经营,提供给旅客乡野生活的住所。比酒店更人性化,特殊化,就像旅客描述说:民宿就像一个家一样,自由温暖不嘈杂。
虽然国内的民俗还在起步阶段,但已在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一间民宿可能只住一户家庭到三四户家庭,在房型、旅游活动的开发挖掘上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不同的娱乐项目巴沙体育,提升旅游的地方感与文化感。比如北京怀柔慕田峪“洋家乐”、杭州莫干山“洋家乐”通过国际文化的导入,提升民宿的经营水平。
在这一艰难的阶段,民宿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在品牌管理、运营、经营上尚有缺陷,品牌背书做的也差强人意。所以这也是造成民宿发展速度缓慢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在某种程度上来看,也可以说民宿是在乡村旅游逐渐兴起下而出现的产物。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厌倦了城市的钢筋水泥,从而向往乡村的古朴和大自然的美好。在工作之余,渴望回归乡村体验简单淳朴的农家生活,也有一小部分人爱上泥土的芬芳和花木的新绿,就此定居,过起了“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山林,草木清新”的生活。
从这方面来看,“旅游”完美蜕变为“旅居”。那么民宿的发展会向“旅居”的方向过度吗?似乎也不太可能,毕竟这只是小部分人的选择。
在旅业内,民宿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而在于游客眼中,也是一个“有所耳闻”的词,新鲜又不陌生,不痛不痒。但是笔者相信,普通民居经过精品化的打造,一样能具备很高的文化价值,同时延续当地的民俗风情,与时俱进创新为先,假以时日也能像“周边游”一样呈爆炸式增长。